刷新宝宝补铁老观念_小儿缺铁性贫血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17-05-28
【导 读】新生儿体内铁储备可供3-4个月,母乳的含铁量较低,4-6个月月龄至1岁的宝宝最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所以宝宝出生4个月以后就要及时补给些含铁的食物。 铁是人体最容易缺乏的必需微量元素,铁缺乏可导致缺铁性贫血,它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世界性营养缺乏病之一

  新生儿体内铁储备可供3-4个月,母乳的含铁量较低,4-6个月月龄至1岁的宝宝最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所以宝宝出生4个月以后就要及时补给些含铁的食物。

  铁是人体最容易缺乏的必需微量元素,铁缺乏可导致缺铁性贫血,它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世界性营养缺乏病之一,也是我国主要公共营养问题,因此,密切关注宝宝补铁的营养问题是必要的。

  缺铁宝宝如此表现

  新生儿体内铁储备可供3-4个月,母乳的含铁量较低,4-6个月月龄至1岁的宝宝最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所以宝宝出生4个月以后就要及时补给些含铁的食物。

  缺铁宝宝的一般表现:

  皮肤苍白,以口唇、眼睑、甲床、手掌最为明显、同时伴有精神不振,对周围环境反应差,有时烦躁不安,抗寒能力下降,另外还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现象。

  1、体内铁储备量不足

  假如妈妈孕期铁质摄入不足,就不能把足够的铁贮存在宝宝的肝内,宝宝出生后易患缺铁性贫血。

  2、铁摄入量不足

  出生不久的婴儿以含铁量较低的乳类为主,每100毫升母乳含铁1毫克,每100毫升牛奶仅含铁0.1-0.5毫克,而且牛奶在肠道的吸收比母乳低,所以人工喂养的宝宝更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3、食物中的植酸、草酸及高磷低钙膳食抑制了铁的吸收,或者妈妈在食物制作过程中没有掌握科学的烹饪方法。

  4、平时饮食、生活习惯有问题

  摄入含铁丰富的肉类食品太少,偏食、挑食影响摄入食物的种类,限制了含铁丰富的食物的摄入。宝宝常常不吃早餐。长此以往也会患上缺铁性贫血。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 婴儿每天铁的供给量为10毫克,最合理的来源就是通过补充天然食物来补充铁。

  食物中的铁分两种,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血红素铁吸收串约20%-30%,非血红素铁吸收率只有3%-5%,不超过10%。所以,想通过食物补铁,就该选择富含血红素铁的食物。

  含铁丰富且吸收好的食物有:动物肝脏、瘦肉、鱼、鸡鸭血、鲜蘑菇、黑木耳、发菜、大枣、芝麻酱及豆制品。

  此外,摄入的食物中含有柠檬酸、维生素c、维生素a、动物蛋白、果糖、山梨醇,都能促进铁的吸收。如果让宝宝吃含铁食物的同时,吃一些含维生素c多的水果,会使铁的吸收率提高4倍以上。樱桃、橙子、草莓,香椿、蒜苗、菜花、苋菜等都是适合宝宝吃的维生素c含量较高的水果和蔬菜。

标签:
看了又看
  • 治疗贫血的方法常见的有哪些

    治疗贫血的方法常见的有哪些

    治疗贫血的方法,在现在这个发达的社会已经存在很多种治疗贫血的方法了,因此我们根本不用担心贫血这种疾病有多么的可怕.平时我们可以多了解了解这方面的知识,那么治疗贫血的方法都有哪些,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吧....

    贫血
    2017年05月25日
  • 是哪些原因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了贫血这种疾病

    是哪些原因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了贫血这种疾病

    现在,很多的人会患有一定的贫血疾病.对于这种疾病来说,如果不能及时的处理,会导致身体健康出现问题.那么,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了贫血这种疾病?其实专家告诉大家,贫血也是有很大原因的....

    贫血
    2017年05月25日
  • 皮炎、湿疹、银屑病久治难愈?抓住4要素是关键

    皮炎、湿疹、银屑病久治难愈?抓住4要素是关键

    凡是得了皮炎、湿疹、银屑病等皮肤病的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好好坏坏,反反复复太缠人了。皮肤病专家洪淑珍主任医师表示,湿疹是慢性、复发性、过敏性皮肤病,它是因体内存在一些湿毒和湿热而导致体表症状的一种...

    贫血
    2017年04月13日
  • 泌尿道感染并非成人“专利” 儿童发热要警惕

    泌尿道感染并非成人“专利” 儿童发热要警惕

    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邓国欢)孩子发烧,绝大多数家长想当然的认为是“感冒”或者“扁桃体发炎”,殊不知还有一个“隐形杀手”——泌尿道感染也在悄悄影响孩子的健康。 圆圆刚满7个月,是个可爱的小男孩。5个月大时...

    贫血
    2017年04月13日
猜你感兴趣

QQ:474560388
邮箱:474560388@qq.com
扫码关注
求医就诊健康网
www.hnsyyy.cn

©2025 求医就诊健康网站版权所有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6018176号
声明:本站(www.hnsyyy.cn)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