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发生因素与临床症状_哮喘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17-05-28
【导 读】秋风不仅吹黄了树叶,也带来了恼人的问题——哮喘。由于儿童对外界气温突变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更容易发病,特别是3岁以下的儿童。如果不进行及时治疗,会引起肺功能不可逆的损坏以及并发炎症,从而严重危害儿童的健康。虽然大多数哮喘患儿到青春期可缓解病

  秋风不仅吹黄了树叶,也带来了恼人的问题——哮喘。由于儿童对外界气温突变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更容易发病,特别是3岁以下的儿童。如果不进行及时治疗,会引起肺功能不可逆的损坏以及并发炎症,从而严重危害儿童的健康。虽然大多数哮喘患儿到青春期可缓解病症,但早期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其目的就是在缓解前对哮喘的症状进行控制,从而使患儿能正常学习、成长,并保护孩子的肺功能。因此让妈妈们了解了如何发现和预防此病,就能帮助宝贝们远离哮喘。

  哮喘发生因素与临床症状

  哮喘是属于一种呼吸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疾病。所谓“变态反应”,又称超敏反应或过敏反应,大多数哮喘都属于这一类型。主要是由于哮喘患儿接触到某种抗原物质,如尘埃、螨、花粉、病毒、细菌、霉素等产生了抗体,这种抗体吸附在气道表面,当再次接触这种物质时,机体就会产生异常或过强的免疫反应,而引起气道的痉挛,导致哮喘发作。

  哮喘发生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遗传方面,如果孩子的父母或其他亲属曾经患有类似的过敏性疾病,孩子的身上也会体现出来;环境因素包括:室内、室外的过敏原,吸烟、空气污染、呼吸道感染、食物和药物等。例如,一些病毒感染所致的呼吸道疾病极容易诱发小儿哮喘;另外,当小儿吸入粉尘、花粉、冷空气等也可刺激引起哮喘发作。

  典型的哮喘发作表现为咳嗽、胸闷、喘息及呼吸困难,听诊时可闻及呼气时喘鸣音,常在夜间与清晨发作。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哮喘诱因,患儿由于接触过敏物质后引起支气管痉挛,黏膜水肿,黏液分泌物增多,导致气道狭窄、堵塞,引起一系列的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出现吸气时“三凹征”,如不及时处理,可出现缺氧,口唇紫绀,小儿表现为烦躁不安,出汗,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等严重症状,需要紧急治疗和抢救。而且由于病情反复发作,给患儿及家长带来极大的痛苦。

  哮喘常见分类

  目前,儿童哮喘常见的主要有三类:婴幼儿哮喘、儿童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

  婴幼儿(3岁以下)哮喘:患儿喘息反复发作(≥3次),早期主要因呼吸道病毒感染(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后造成。一些患儿随年龄增大,抵抗力增加,病毒感染减少,哮喘发作逐渐停止;但也有一些患儿,特别是有哮喘家族史及湿疹患儿,可能会逐渐出现过敏,最后变成儿童哮喘。

  儿童(3岁以上)哮喘:80%至90%以上由过敏所致,因而其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秋天儿童哮喘高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尘螨易大量繁殖,加之室内密闭空间,室内空气中尘螨过敏原浓度迅速增加;二是夏秋、秋冬季节交换时期,气温变化较大,如机体不能完全适应,呼吸道抵抗力会随之降低,呼吸道感染人数也会增加,成为哮喘的诱因。

  咳嗽变异性哮喘:见于各种年龄,主要与气道过敏有关,部分患儿可能因过敏程度较轻,仅表现长期或反复的咳嗽,尤其夜间或清晨特别明显而无哮喘发作;但随气道过敏强度增加,最终也会出现哮喘发作。

标签:
看了又看
  • 杭州医改:信息化惠民助力“智慧医疗”

    杭州医改:信息化惠民助力“智慧医疗”

    多项惠民举措,走出了杭州医改新路子 刘倩/摄 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优化医疗卫生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提供条件,推动...

    哮喘
    2017年04月13日
  • 高科技厉害了科学减肥也能用上“黑科技”

    高科技厉害了科学减肥也能用上“黑科技”

    四月不减肥,五月徒伤悲。如果仅靠意志力无法减肥,那就靠高科技装备吧! “胖从口入”,减肥的第一步就是抵抗住美食的诱惑,为此很多人使用应用程序记录每天的食物,追踪自己的卡路里摄入。日本某电信公司近期发明...

    哮喘
    2017年04月13日
  • 坐长途飞机受罪?带个网球给自己按摩吧

    坐长途飞机受罪?带个网球给自己按摩吧

    出门旅行固然美好,但坐长途飞机对不少人来说简直是受罪。如何才能让旅途舒服些?不如在你的手提行李里塞上一个网球吧。 英国《每日邮报》说,网球与飞机似乎没有什么关联,其实,它可是一个简便有效的按摩装置呢!...

    哮喘
    2017年04月13日
猜你感兴趣

QQ:474560388
邮箱:474560388@qq.com
扫码关注
求医就诊健康网
www.hnsyyy.cn

©2025 求医就诊健康网站版权所有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6018176号
声明:本站(www.hnsyyy.cn)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