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哮喘治疗认识尚存四大误区是哪些_哮喘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17-05-28
【导 读】炎热的夏季,人们往往使用空调机制冷,但每年夏季因贪凉而将空调温度设置过低,室外温度与室内温度相差过大,引起哮喘复发的病例也在增加。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张洪玉教授介绍说,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目前我国至少有2000万哮喘患

  炎热的夏季,人们往往使用空调机制冷,但每年夏季因贪凉而将空调温度设置过低,室外温度与室内温度相差过大,引起哮喘复发的病例也在增加。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张洪玉教授介绍说,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目前我国至少有2000万哮喘患者。这部分人群常出现反复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并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吸入变应原(如花粉、尘螨)或有其他激发因素(如冷空气、运动)时可导致哮喘加重。从日常接诊情况看,人们对哮喘认识还存在四大误区。

  误区之一:感到憋气就是哮喘

  有的人一有憋气、气喘的症状就怀疑自己得了哮喘。其实,在医学上引起憋气、气喘的疾病很多。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常常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加之心脏功能不健全,很容易出现憋气和气喘,医学上称之为心源性喘息。对于患有上述器质性疾病的老年人,特别是使用支气管扩张药物疗效不佳的病人,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做心电图、心脏超声、x线胸片、肺功能等各项辅助检查,以排除左心功能不全、自发性气胸、肺栓塞等疾病引起的憋气、气喘症状,才能获得正确的诊断。

  误区之二:长期咳嗽是得了哮喘

  张洪玉教授说,在呼吸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中,约有半数以上均有咳嗽的症状,有些患者咳嗽长达数月、数年之久,尤其在夜间或凌晨咳嗽剧烈,以至影响了本人和家人的睡眠。就医按哮喘治疗,使用了多种抗生素也不见症状好转。

  这很可能是一种特殊的哮喘,医学上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如果患者咳嗽持续和反复发作三周以上,并且常因上呼吸道感染、剧烈运动或吸入冷空气以后诱发,胸部影像学检查正常,服用抗生素及祛痰止咳药物无效,就要考虑到是否患有咳嗽变异性哮喘,应去大医院做支气管激发试验,以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误区之三:拒绝使用激素治疗

  一些哮喘患者认为支气管哮喘是由气道平滑肌痉挛引起,治疗上仅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就行。张洪玉教授说:“这是一种很错误的想法。”在上世纪80年代后,医学界逐渐认识到哮喘的本质是气道慢性炎症,是由多种细胞(包括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治疗上必须使用吸入激素才能消除这种气道炎症,避免或减少哮喘大发作。

  误区之四:症状减轻后就停药

  还有一些哮喘患者经过几周治疗,喘息症状明显好转,以为病已痊愈,便自行停药,结果喘息症状又加重,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哮喘大发作。

  实际上,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需要数月或数年的治疗,才能控制病情,张洪玉教授强调:“一定要遵照医嘱长期坚持吸入激素,才能达到病情的良好控制。”

  张洪玉教授说,对于哮喘患者,应尽早给予抗炎治疗,吸入激素作为一线抗炎治疗药物。治疗中重度哮喘应采用长期规范抗炎和长效支气管扩张药物联合应用的方式,以缓解症状,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及减轻气道炎症。经过规范化的长期治疗,80%以上哮喘患者的病情都能得到良好控制,病人可以像健康人一样生活和工作。

标签:
看了又看
  • 杭州医改:信息化惠民助力“智慧医疗”

    杭州医改:信息化惠民助力“智慧医疗”

    多项惠民举措,走出了杭州医改新路子 刘倩/摄 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优化医疗卫生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提供条件,推动...

    哮喘
    2017年04月13日
  • 高科技厉害了科学减肥也能用上“黑科技”

    高科技厉害了科学减肥也能用上“黑科技”

    四月不减肥,五月徒伤悲。如果仅靠意志力无法减肥,那就靠高科技装备吧! “胖从口入”,减肥的第一步就是抵抗住美食的诱惑,为此很多人使用应用程序记录每天的食物,追踪自己的卡路里摄入。日本某电信公司近期发明...

    哮喘
    2017年04月13日
  • 坐长途飞机受罪?带个网球给自己按摩吧

    坐长途飞机受罪?带个网球给自己按摩吧

    出门旅行固然美好,但坐长途飞机对不少人来说简直是受罪。如何才能让旅途舒服些?不如在你的手提行李里塞上一个网球吧。 英国《每日邮报》说,网球与飞机似乎没有什么关联,其实,它可是一个简便有效的按摩装置呢!...

    哮喘
    2017年04月13日
猜你感兴趣

QQ:474560388
邮箱:474560388@qq.com
扫码关注
求医就诊健康网
www.hnsyyy.cn

©2025 求医就诊健康网站版权所有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6018176号
声明:本站(www.hnsyyy.cn)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