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病人四忌_哮喘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17-05-28
【导 读】1、哮喘病人衣着宜忌 哮喘病人的衣服,也可能成为一种诱发原因。有些病人穿上羊毛衣、鸭绒背心、鸭绒滑雪衫或动物毛皮制成的衣服后,哮喘病顿时发作,一旦脱去,哮喘也就慢慢停息。各种化学纤维如腈纶、氯纶、涤纶等也会引起哮喘。如有的哮喘病人一穿上氯纶

  1、哮喘病人衣着宜忌 哮喘病人的衣服,也可能成为一种诱发原因。有些病人穿上羊毛衣、鸭绒背心、鸭绒滑雪衫或动物毛皮制成的衣服后,哮喘病顿时发作,一旦脱去,哮喘也就慢慢停息。各种化学纤维如腈纶、氯纶、涤纶等也会引起哮喘。如有的哮喘病人一穿上氯纶内衣,哮喘就发,有的病人则是由于贴身的尼龙衫太紧而诱发。当然,这只发生于少数哮喘病人。

  由此可见,如何选择哮喘病人的贴身内衣和保暖衣服,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一般说,哮喘病人的内衣以纯棉织品为适宜,衣服要光滑、柔软。平整,并尽可能用日光曝晒,同时应根据各人的体质,注意避免用化学纤维衣服。衣服不宜过紧,衣领更应注意宽敞。在夏秋季节,贴身穿的衬衫、长裤,一般不宜选择毛料织物,比如中长纤维等。这种“毛茸茸”的感觉,对有些哮喘病人也可能是一种诱发因素。

  有人认为哮喘病人穿得愈暖和愈好,但并不全对。一般哮喘病患者呼吸器官的抵抗力差,要特别注意保暖,每年4~5月,10~11月是寒暖交替季节,此时哮喘病人应比一般入更要注意保暖,特别是颈部。但也不能太过分,因为过热也会促使哮喘病发作。如有部分哮喘病人经中医辨证为“阴虚肉热”,如衣服穿得过多,或晚上棉被盖得过厚太热,就等于“火上加油”,也会诱发哮喘;有时则可能由于过热出汗,在汗水焐干的过程中着凉而发病。总之,哮喘病人应根据自己的体质和不同季节来增减衣服,冷暖要适宜。

  2、哮喘病人的饮食宜忌 哮喘病人饮食得当,对哮喘则有良好的防治作用。中医和西医对哮喘病人的饮食有各自的认识,但总的说来,哮喘病人的忌食要根据各人的特点,婴幼儿应对异蛋白类食物加以警惕,老年人宜少吃生痰的食物,如鸡蛋、肥肉、花生和油腻不消化的食物,其他人除了忌会引起过敏的食物外,一般不必忌口,以免影响营养。假如在发作时已明确是寒喘或热喘,则忌吃相反性能的食物。若是热喘就忌吃热性食品,如羊肉、鹅肉、韭菜、姜、椒等辛辣物;应吃偏凉性的食物,如马兰头、芹菜、生梨、荸荠等。至于容易诱发哮喘的海鲜鱼类,如黄鱼、带鱼等,蔬菜中的菠菜、毛笋等,都应少吃。哮喘发作时,还应少吃易胀气或不消化的食物,如豆类、芋艿、山芋等,避免腹部胀气向上,压迫胸腔,加重气急症状。

  3、支气管哮喘病人当忌盐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酌起因常与病人自幼吃过成食物有关。据最近英国一个研究小组报道,高钠盐饮食能增加支气管的反应性。有人统计,美国不同地区的食盐销售量与当地支气管哮喘的死亡率成正比。所以,专家们建议健康人的饮食宜清淡,已有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切忌吃得过咸,对食醋等酸性食物亦宜少吃。

  4、不宜长期大量并用肾上腺素气雾剂和茶碱类药物 处于缺氧状态的病人,用药剂量过大,可使心肌耗氧量增加,极易产生心律失常或心室颤动,严重者可因心搏骤停而突然死亡。因此,这两种药物合用虽然平喘效果好,但从长远看是十分危险的。

标签:
看了又看
  • 杭州医改:信息化惠民助力“智慧医疗”

    杭州医改:信息化惠民助力“智慧医疗”

    多项惠民举措,走出了杭州医改新路子 刘倩/摄 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优化医疗卫生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提供条件,推动...

    哮喘
    2017年04月13日
  • 高科技厉害了科学减肥也能用上“黑科技”

    高科技厉害了科学减肥也能用上“黑科技”

    四月不减肥,五月徒伤悲。如果仅靠意志力无法减肥,那就靠高科技装备吧! “胖从口入”,减肥的第一步就是抵抗住美食的诱惑,为此很多人使用应用程序记录每天的食物,追踪自己的卡路里摄入。日本某电信公司近期发明...

    哮喘
    2017年04月13日
  • 坐长途飞机受罪?带个网球给自己按摩吧

    坐长途飞机受罪?带个网球给自己按摩吧

    出门旅行固然美好,但坐长途飞机对不少人来说简直是受罪。如何才能让旅途舒服些?不如在你的手提行李里塞上一个网球吧。 英国《每日邮报》说,网球与飞机似乎没有什么关联,其实,它可是一个简便有效的按摩装置呢!...

    哮喘
    2017年04月13日
猜你感兴趣

QQ:474560388
邮箱:474560388@qq.com
扫码关注
求医就诊健康网
www.hnsyyy.cn

©2025 求医就诊健康网站版权所有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6018176号
声明:本站(www.hnsyyy.cn)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