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警惕瘙痒症找上门可从洗澡、穿着、饮食来预防
干!干!干!痒!痒!痒!随着天气越来越冷,记者走访杭城各大皮肤病门诊中发现,瘙痒症患者越来越多,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
皮肤科刘苏俊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他每天要接诊10-20名瘙痒症患者,常有患者在诊室里嚷着“宁可痛死,也不要痒死”,他们常把自己的皮肤抓红抓破,导致细菌进入,加剧瘙痒、过敏、炎症的反应,造成恶循环。
天冷瘙痒症找上六旬老人
昨天下午,63岁的吴大伯来到刘苏俊医生的诊室。当他把裤管掀到膝盖处时,就能看到他小腿上的皮肤像鱼鳞片一样,还有被抓挠过的血痕,一抖裤子,皮屑就像雪花一样纷纷扬扬地飘出来。
之后,吴大伯开始诉苦:“刘医生,我也没什么大毛病,就是痒得很。白天还好点,到了晚上更厉害,被子盖得厚了焐热后也容易痒,一痒就睡不着,一直要抓,有时候能睡一两个小时,有时候通宵都睡不着,已经一个月了。”
刘苏俊医生说,像吴大伯这样的情况,瘙痒属于原发表现,皮肤表面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并且痒得比较厉害的,临床上就可以被判断为“瘙痒症”。
“气温低了,使得皮肤中的毛细血管收缩,以降低皮肤的循环血量,减少皮肤的散热,同时减少皮肤腺体的分泌与排泄。但这样一来,皮肤就容易干燥皲裂。”刘苏俊医生解释,冬季气候较干燥,加上室内开空调取暖等,使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湿度降低,人体由于呼吸和无形蒸发丢失的水分增加。
另外,冬季洗澡时往往水温较高,经常洗澡会洗去皮肤表面的脂膜。皮肤失去脂膜的保护,在干燥的环境中更容易丢失水分。老年人器官代谢比较慢,皮脂腺功能降低,分泌的皮脂少,过度洗澡就更容易失水、干燥,这也是老年人冬季皮肤经常感觉瘙痒的原因之一。
从三方面预防瘙痒症发生
对此,市民应注意改变生活习惯,预防瘙痒症。
在洗澡上,刘苏俊医生总结了几点:一是,沐浴的次数应减少,以淋浴为佳,年轻人一周2-3次,老年人一周1-2次。二是,水温控制在40℃以下,避免过高,过敏体质的婴幼儿洗澡水温以35℃左右为宜。同时洗澡时把室内温度调到相对高一点,25℃以上为宜。三是,洗澡时清洁用品尽量选择中性、质地温和的药装沐浴乳或香皂为佳,并且尽量少用,因为它们也会破坏皮肤表面的膜。如果平时工作生活的环境比较清洁且无重体力活动,洗澡时用清水冲洗即可;可半个月使用一次肥皂、沐浴露等。四是,洗澡过后3分钟内涂抹具有保湿作用的乳液,让皮肤覆盖一层薄薄的油脂,减少水分的蒸发,保湿效果将更为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