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病因新知_精神分裂症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17-06-30
【导 读】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子遗传技术、神经生化、生理、精神药理学,ct、mri、pet等脑影相技术以及组织病理学等新理论新技术在精神分裂症病因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使人们对精神分裂症的认识从临床现象学水平提高到生物分子水平,对精神分裂症本质的认识得以逐步

  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子遗传技术、神经生化、生理、精神药理学,ct、mri、pet等脑影相技术以及组织病理学等新理论新技术在精神分裂症病因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使人们对精神分裂症的认识从临床现象学水平提高到生物分子水平,对精神分裂症本质的认识得以逐步深入。

  许多基础研究中的新发现应用于解释分裂症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现象,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假设。如:分子遗传理论、神经生化假说、大脑病理和结构改变和神经发育异常假说。

  近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染色体6、8、22的基因位点。特别是蛋白融合-降解1型在神经嵴的胚胎组织的形成中发挥重要的分子表达作用,可导致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一些常染色体优势综合征。患此种综合征的病人常出现涉及心脏、甲状腺和颅面骨发育的先天性异常,同时产生精神分裂症发病的高危险度。

  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易感性主要研究方向:

  (1)不是单基因遗传疾病,而是数个基因或数个基因组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2)参与神经发育的一组基因,及几种对发育产生影响的因素,会造成在成年期患精神分裂症的易感性。

  (3)研究易感范围。

  一、生化病因

  1.多巴胺假说:这是最被广泛接受的精神分裂症病因假说。抗精神病药物对多巴胺(da)神经递质的作用得以改善精神分裂症症状支持这一假说。多巴胺神经起源于两个中脑神经核:

  (1)黑质纹状体通路起源于黑质,终止于纹状体,调节运动性行为、认知和感觉系统;

  (2)中脑边缘和中脑皮质通路起源于腹前盖区,终止于边缘和皮质,影响认知、动机和奖励系统。

  近来关于在纹状体处da释放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这些区域的细胞外的da浓度较正常人群为高。有的研究者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da受体敏感性增高,会导致精神分裂症发病,但这一研究目前只有间接的证据支持。

  2.5-羟色胺假说:5-羟色胺(5-ht)神经源于中脑被盖核和中缝核,这两个核投射到皮质、纹状体、海马和其它边缘系统区域。早期的精神分裂症病因学假说认为脑内5-ht能活动过度导致疾病。

  3.谷氨酸假说:有许多研究报告称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中谷氨酸功能降低,而谷氨酸能活性的降低是由于谷氨酸受体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含量下降所致。另外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苯环己哌啶即phencyclidine(pcp),在正常人群及精神分裂症病人中均可引起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认知损害症状。抗精神病药物可阻断苯环己哌啶即phencyclidine(pcp)的某些临床作用,所以可改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认知损害症状。

  4.神经发育假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脑在未达到成年期前的各个阶段发生了神经环路的病理性改变,从而导致阳性症状或阴性症状的出现。

  (1)产科并发症(大出血、缺氧、局部缺血性损伤):有研究发现,产科并发症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与对照组相比,患有产科并发症者其子嗣患精神分裂症的以男性居多,且发病早,病程迁延。近期研究:早产、出生时低体重、宫内病毒感染、围产期缺氧-缺血性损伤等产科风险因素与精神分裂症间存在一定联系。

  (2)脑影像的结构异常:精神分裂症较为一致的发现是脑室增大。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mri)研究表明侧脑室和第三脑室增大,脑沟回增宽。但这些变化与病程长短及是否接受治疗无关。

  (3)尸检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尸检证明脑内存在异常,包括边缘系统和颞叶结构萎缩。杏仁核、海马、海马旁回等,海马不同区域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积减小,但这些异常均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特征性改变,也并不是所有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都存在这样的改变。

  (4)胎内的不良因素影响:流行病学资料表明精神分裂症病人常出生在晚冬或春天。这可能与冬季易发生流感或病毒感染有关。许多研究认为精神分裂症可能与母体在妊娠第3~6个月内发生流感或其它病毒感染有关。其它的因素如母体营养不良和怀孕时rh因子不相容,均使精神分裂症易感性增高。

  二、环境因素

  1.社会阶层与患病情况

  目前研究的结果认为,并非贫困阶层的居民易于罹病,而是在这一阶层中的人群生活条件很差,接受治疗不及时和不彻底,再加上易与家人发生冲突,引起反复住院,最终造成疾病迁延不愈,因而影响着本病的是病程而非病因,从而增加了患病率。

  2.精神刺激

  复发前的刺激性生活事件和突然停用抗精神病药物具有相同的惹发疾病复燃作用。至于刺激性生活事件对疾病的发生究竟起了些什么作用,有的学者认为刺激性生活事件触发具备精神分裂症患病素质者的症状并使其出现得更为明朗。

  三、病前个性特征

  具备分裂性人格病前个性特征者(固执、胆怯、怕羞、怪癖、过敏、少语、不爱交流或过于严谨)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但至多是有可能为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四、神经病理与临床神经病学研究

  神经病理学方面的研究目前还不能找到造成精神分裂症的致病特征。临床神经病学方面不能确定精神分裂症有何明确的阳性神经系统体征,也找不出脑脊液的异常。近年来应用电脑自动分析的脑电图以及诱发电位,在精神分裂症病人组中的异常率远较正常对照受试组为高。

  五、物质滥用与应激

  ⑴多巴胺系统的敏感化可因反复使用多巴胺释放药物如苯丙胺、可卡因等造成。

  ⑵大麻可激活多巴胺系统。

  ⑶应激可以增加多巴胺的释放。社会隔离即是这方面典型的负性生活事件,研究表明移民患精神分裂症比例高于本地居民。

标签:
看了又看
  • 肠癌一旦发现就是晚期 教你五招剔除潜伏危害

    肠癌一旦发现就是晚期 教你五招剔除潜伏危害

    原标题:第401期:可怕!肠癌一发现就是晚期,5招剔除潜伏危害 根据我国2010年肿瘤报告发病率显示,肠癌已悄然成为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癌症,且患病年龄逐年年轻化,平均患病年龄只有48.3岁。 肠道疾病相对于其他疾病...

    精神分裂症
    2017年04月13日
  • 女孩自残令人唏嘘 罪魁祸首竟是抑郁症

    女孩自残令人唏嘘 罪魁祸首竟是抑郁症

    而回顾近年来世界卫生日的宣传主题,上一次将重点放在精神心理疾病是在2001年,时隔16年后大家将目光锁定抑郁症,说明此病已经或是将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抑郁症影响所有国家中各行各业各个年龄的人们,造成...

    精神分裂症
    2017年04月13日
  • 让梦想照进现实的“医养结合” 还需迈过几道坎?

    让梦想照进现实的“医养结合” 还需迈过几道坎?

    中新网杭州4月6日电(记者 李婷婷 奚金燕 见习记者 李倩倩 陈洁 实习生 吴伟丽)高速发展的中国,正面临着深度老龄化的严峻挑战。以浙江为例,截至2015年底,该省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984万人,占总人口的20.2%。面对...

    精神分裂症
    2017年04月13日
猜你感兴趣

QQ:474560388
邮箱:474560388@qq.com
扫码关注
求医就诊健康网
www.hnsyyy.cn

©2025 求医就诊健康网站版权所有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6018176号
声明:本站(www.hnsyyy.cn)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