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服四种药,走路防摔跤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17-04-13
【导 读】统计显示,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会让跌倒风险增加1.5倍 王奇 据台湾病人安全通报系统2016年第三季统计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跌倒发生率占41.6%,其中因用药等相关因素而跌倒的占15%。台安医院药师吴智媛表示,药物诱发的跌倒,常与服药后注意力下降、晕眩、肌

  统计显示,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会让跌倒风险增加1.5倍

  王奇

  据台湾病人安全通报系统2016年第三季统计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跌倒发生率占41.6%,其中因用药等相关因素而跌倒的占15%。台安医院药师吴智媛表示,药物诱发的跌倒,常与服药后注意力下降、晕眩、肌肉无力等副作用有关。尤其是老人,因患多种疾病需同时服用很多药物,相互作用会放大这一副作用。曾有统计显示,与只用一种或不用处方药的人相比,同时服用四种以上处方药时,意外跌倒的风险可能会增加1.5倍。尤其是服用下面的药物时,更应当小心。

  缓泻剂。不少人一出现便秘,就会用果导片等药物来帮忙。但擅自滥用,会让人在某个时段“频繁跑向卫生间”,无形中就增加了跌倒的风险。尤其是行动不便的老人,因为心急更易跌倒。一般来说,出现轻度便秘时,不要擅自用药,可先通过饮食、运动等调整,如果无效再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用药。

  降压药。不少高血压患者会服用氢氯噻嗪等利尿剂来降压,然而,一些患者服药后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或血压下降,表现为头晕眼花;还有一些患者会在短时间内出现低钾和低钠的情况,这也容易让人感觉乏力、倦怠、嗜睡,从而增加跌倒风险。因此,一般建议患者服药后多休息,起夜时先在床沿静坐一两分钟,走路时放慢脚步,尽量把经过地方的灯都打开。

  镇痛药。常见的抗炎镇痛药如萘普生、塞来昔布等,服用后可能会有头晕、头痛、嗜睡、视力模糊等副作用;中枢性镇痛药如曲马多在服用初期,可产生肌肉松弛等副作用,使人体肌肉反应和动作变慢,容易跌倒。一般来说,服药后在家休息1个小时以上,再外出散步或行走比较好。

  抗过敏药。春季是过敏高发期,服用苯海拉明、扑尔敏等常见的抗过敏药后,人容易产生精神萎靡、乏力、头晕、视力模糊等不良反应,无形中增加跌倒风险。建议大家睡前服用这类药物,可以减小副作用对生活的影响。

  安眠药。社会压力增加,失眠也成了流行病,不少人会服用安眠药治疗。安眠药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嗜睡、肌无力,都可能增加跌倒风险。一般建议,患者服药后第二天,起床前先在床上坐一会儿再下地。如果服安眠药起床后仍感到头脑不清醒,应及时告诉医生,可通过减少药量或提前半小时服药等方式应对。

  抗心律失常药。常见的抗心律失常药如普萘洛尔等药,可能带来眩晕、神志模糊、步态不稳等问题,主要原因可能与服药后可能出现的心动过缓和脑动脉供血不足有关。因此,服用这类药物也易跌倒,服药后应在家休息并注意观察。

  最后,国泰医院药师廖于萱提醒,随着年纪增长,老人常因体脂肪比例升高、肌肉质量下降、水分减少等因素,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从而增加跌倒的发生风险。因此,老人一定要清楚自己正在服用的药物种类,并在医师开药时主动告知目前已服用药物,避免重复用药或药物相互作用。服药后若出现不适,应充分休息、请人帮忙搀扶,复诊时及时与医生沟通

标签:
看了又看
  • 肠癌一旦发现就是晚期 教你五招剔除潜伏危害

    肠癌一旦发现就是晚期 教你五招剔除潜伏危害

    原标题:第401期:可怕!肠癌一发现就是晚期,5招剔除潜伏危害 根据我国2010年肿瘤报告发病率显示,肠癌已悄然成为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癌症,且患病年龄逐年年轻化,平均患病年龄只有48.3岁。 肠道疾病相对于其他疾病...

    精神分裂症
    2017年04月13日
  • 女孩自残令人唏嘘 罪魁祸首竟是抑郁症

    女孩自残令人唏嘘 罪魁祸首竟是抑郁症

    而回顾近年来世界卫生日的宣传主题,上一次将重点放在精神心理疾病是在2001年,时隔16年后大家将目光锁定抑郁症,说明此病已经或是将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抑郁症影响所有国家中各行各业各个年龄的人们,造成...

    精神分裂症
    2017年04月13日
  • 让梦想照进现实的“医养结合” 还需迈过几道坎?

    让梦想照进现实的“医养结合” 还需迈过几道坎?

    中新网杭州4月6日电(记者 李婷婷 奚金燕 见习记者 李倩倩 陈洁 实习生 吴伟丽)高速发展的中国,正面临着深度老龄化的严峻挑战。以浙江为例,截至2015年底,该省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984万人,占总人口的20.2%。面对...

    精神分裂症
    2017年04月13日
猜你感兴趣

QQ:474560388
邮箱:474560388@qq.com
扫码关注
求医就诊健康网
www.hnsyyy.cn

©2025 求医就诊健康网站版权所有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6018176号
声明:本站(www.hnsyyy.cn)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