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高血压非常的普遍,所以有不少人认为自己对这个病很了解,所以出现了不少的误区,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人都患有高血压这种疾病,我们也都知道对于这种疾病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积极的在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的同时,调节好日常的生活,尽量控制自己的血压平衡,但是很多人为了能够尽快的康复,都会进入一些对这种疾病的治疗误区,那么多哪些误区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以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
高血压人症状的轻重与血压高低程度下一定成正比,有些病人血压很高,却没有症状;相反,有些病人血压仅轻度升高,症状却很明显。这是每个人对血压升高的耐受性不同,加上脏器官损害程度有时候与血压高低也不一定完全平等。因此,凭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往往是错误的,也容易延误治疗。正确的做法是定期主动测量血压,每周至少测量两次。
二:血压一降,立即停药
病人在应用降血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降至正常,即自行停药;结果在不长时间后血压又升高,还要再使用药物降压这样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由于血压较大幅度的波动,将会引起心、脑、肾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脑溢血等。正确的服药方法是服药后出现血压下降,可采用维持量,继续服药;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将药物进行调整,而不应断然停药。
三:降压过快过低
一些高血压病人希望血压降得越快越好,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血压降得过快或过低会使病人感到头晕、乏力,还可诱发脑血栓形成等严重后果。
四:不根据具体情况,一味追求血压达到正常水平
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为此偏高些的血压,有利于心、脑、肾等脏器的血液供应。如果不顾年龄及病人的具体情况,而一味要求降压到“正常”水平,势必影响上述脏器的功能,反而得不偿失。正确的做法是根据病人的年龄、脏器的功能情况,将血压降到适当的水平,特别是老年人,不可过度降低血压。六十岁以上老年人降压标准可放宽至150/95mmHg。
五:单纯依赖降压药,不做综合性的治疗
高血压单纯依靠降压药治疗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正确的做法是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饮食宜少盐,多摄取含钾、镁等矿物质的蔬菜水果,适当参加文体活动,避免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肥胖者还应减轻体重等。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血液常规,心电图,葡萄糖耐量实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胸部x线检查等方法,来对高血压这种疾病进行诊断,如果确定自己患有这种疾病的迹象的话,患者应该要立即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以便尽快的控制病情,保障自己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