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其中白内障发病的人群主要集中在老年人身上,这种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病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的。在当今的社会仍然没有什么药物可以阻止白内障的发生,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手术可使病人复明,术后矫正视力可从原来0.3以下增至0.8或1.0。不过,有些病人在手术后却仍然视物不清,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下白内障术后为什么会看不清:
1.眼睛本身的病变。 我们常把人的眼睛比着一部照相机,晶状体就像照相机的镜头,眼底的视网膜相当于感光胶片。白内障手术仅仅是更换照相机的镜头,而图像的好坏还依赖于感光胶片即眼底的好坏。如果手术前存在着严重的眼底 疾病 ,白内障手术再成功,也不一定能提高视力,这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一般地说,手术前 医生 要对患者进行红绿 色 觉、光定位、B超、视觉电生理等项目的 检查 ,由于白内障本身的病变,也影响了医生对 青光眼 、黄斑变性等其他 眼病 的观察和诊断。此外,如果角膜俗称黑眼珠有 营养 不良或角膜变性等病变,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白内障术后的视力。
2.后发性白内障。 有些老年病人术后视力很好,过了几个月或几年后,视力又下降了,他们误认为又长出白内障了。实际上,手术后白内障是不可能再长出来的。但有一种情况,医学上称为后发性白内障简称后发障,可使病人术后视力下降。这是因为医生手术时,为了不破坏眼睛的正常生理结构,也为了能更好地置入人工晶状体,术中保留了一层薄膜即晶状体后囊膜起支撑作用。在术后一段时间内,约30%的老年白内障病人的这层薄膜会逐渐变混浊,从而影响视力。这个问题处理起来也很简单,医生可用激光将后囊膜打一个小洞,仅花上1分钟的时间,眼睛马上就会变亮。
3.老视或近视。 正常人的晶状体有自动调节功能,使我们既可以看远物,也可以看近物。而白内障术后的人工晶状体度数固定,看远物或看近物不能兼顾,要么能看近不能看远,要么能看远不能看近。为了达到较好的视力,病人一般可在术后3个月待伤口痊愈后到 医院 配镜。
4.其他情况。 如白内障手术后由于切口的影响,角膜黑眼珠的弯曲度会发生一些变化,术后往往会有一定程度的散光,从而影响视力,此时可在术后3个月伤口痊愈后进行验光配镜。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情况,即术后2个月左右视力会下降并伴视物变形,医学上称为黄斑囊样 水肿 ,这是一种白内障手术后的轻度并发症,一般6个月左右会自行消退,不需治疗。
以上是我给大家介绍的白内障患者术后看不清的原因。因此,白内障病人手术后如果视力没有提高或提高不多,不要太着急,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请医生找出视力下降的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