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墨赭解读:抽动症六个阶段的检查之道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17-04-13
【导 读】在儿童健康领域,抽动症备受关注,其发展有六个阶段,各阶段的精准检查对诊断与治疗至关重要。儿科医生兰墨赭为我们详细剖析了不同阶段该做的检查事项。

在儿童健康领域,抽动症备受关注,其发展有六个阶段,各阶段的精准检查对诊断与治疗至关重要。儿科医生兰墨赭为我们详细剖析了不同阶段该做的检查事项。

第一阶段:眨眼频繁期 这是抽动症的常见初期表现。此时需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排除结膜炎、倒睫等眼部疾病,因为这类问题也可能导致孩子频繁眨眼。医生会用专业仪器查看眼睑、结膜、角膜有无炎症,睫毛生长方向是否正常。同时,还会询问孩子眨眼时的感受,是否伴有眼痒、眼痛或异物感。此外,也会观察孩子在注意力集中、放松等不同状态下眨眼的频率变化,判断是生理性眨眼还是抽动症的早期信号,必要时结合脑电图检查,看大脑神经电活动有无异常波动,为后续可能的抽动发展提供线索。

第二阶段:面部动作增多期 当孩子出现皱眉、咧嘴、做鬼脸等面部抽动动作时,除了持续观察记录这些动作的频率、幅度以及出现的情境外,要进行面部神经功能的专项检查。通过刺激面部不同神经支配区域,检测神经传导速度与敏感性,判断是否存在神经损伤或异常兴奋。还会安排血常规检查,查看是否有感染迹象或血液指标异常影响神经功能。并且,利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对面部抽动进行量化评估,确定病情程度,指导下一步干预方向。

第三阶段:颈部与肩部抽动期 孩子若出现摇头、耸肩、扭颈等动作,需着重检查颈部肌肉与关节状况。触诊颈部肌肉紧张度,检查颈椎活动范围,判断是否因肌肉骨骼问题引发代偿性动作。同时,进行肌电图检查,精确分析肌肉电活动,区分是正常肌肉收缩还是抽动症导致的不自主放电。也会复查脑电图,监测大脑中枢对运动控制的电信号指令有无偏差,排查神经系统病变,为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第四阶段:上肢抽动期 随着病情发展,孩子手臂可能出现甩手、举臂、揉鼻子等抽动动作。此时要对上肢神经传导通路细致检查,从颈椎到手臂末梢,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锁定是否存在特定神经受损或异常通路形成。借助 X 光、MRI 等影像学手段查看上肢骨骼、关节结构,防止骨骼畸形被误认为单纯抽动。心理测评量表加入针对强迫行为、焦虑情绪的细分条目,因为此阶段孩子可能因抽动产生心理负担,影响日常生活与社交,全面评估以便综合治疗。

第五阶段:下肢抽动期 当抽动蔓延至下肢,表现为抖腿、踮脚、踢腿等动作时,重点检查下肢力量与协调性。让孩子完成蹲起、单脚站立、行走等动作,评估肌肉力量均衡性与关节灵活性。进行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排除脑部感染、炎症累及下肢运动中枢的可能。同时,动态脑电图监测时长增加,捕捉可能在活动状态下才显现的大脑异常放电模式,精准调整治疗药物与康复训练计划。

第六阶段:全身性抽动与发声期 这是抽动症较为严重的阶段,孩子不仅有全身肢体抽动,还伴有发声抽动,如清嗓子、咳嗽、哼声、秽语等。此时需进行全面系统检查,除上述各阶段常规检查项目复查外,加强头颅 MRI 检查,高分辨率扫描脑部结构,查找微小病变。基因检测纳入考虑范畴,抽动症部分与遗传因素相关,通过基因分析寻找潜在致病基因,为个性化治疗尤其是疑难病例攻克提供关键突破口,全力改善孩子症状,助力回归正常生活。

兰墨赭医生强调,准确认识各阶段并对应精细检查,才能让抽动症患儿得到及时、精准救治。

看了又看
猜你感兴趣

QQ:474560388
邮箱:474560388@qq.com
扫码关注
求医就诊健康网
www.hnsyyy.cn

©2025 求医就诊健康网站版权所有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6018176号
声明:本站(www.hnsyyy.cn)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