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被称之为慢性疾病的原因?乙肝病毒的潜伏期一般为6周-6个月,平均3个月,如果急性乙肝在发病期得不到有效治疗,六个月后将转为慢性乙肝,将会大大增加治疗难度。那么,乙肝为什么会慢性化呢?长沙方泰医院专家介绍:
乙肝病毒(hbv),它是一种嗜肝病毒,通过血液进入肝脏,在肝细胞内复制繁殖。乙肝病毒在人体内能否持续存在?能否致病?这取决于病毒与人体免疫应答的相互作用。乙肝为什么会慢性化?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与年龄有关。据相关资料表明: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后,若不及时预防接种,约有90%-要成为慢性表面抗原携带者;儿童期感染乙肝病毒后约20%左右,成人约10%左右发展为带毒状态。
二、急性期隐匿起病的无黄疸型肝炎患者比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容易发展为乙肝慢性化。与不能得到及时休息和治疗有一定关系。
三、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肾移植、肿瘤、白血病、艾滋病、血透患者感染乙肝病毒后常易演变为慢性肝炎。乙型肝炎发病的急性其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常能破坏患者体内的免疫平衡,也容易使急性肝炎转变为慢性。
四、既往有其它肝炎或肝病史者,或有并发病症者,再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时不仅容易急转慢,而且预后较差。如结核病、溃疡病、糖尿病等。
乙肝被称之为慢性疾病的原因?当在新生儿期和婴幼儿期感染了病毒,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认别乙肝病毒,人与病毒共处,肝脏病变很轻,但病毒大量复制,从而成为慢性感染。如在成人期获得感染,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认别病毒,通过免疫应答清除病毒。所以在成人期感染乙肝病毒后变成慢性感染的机会低于5%。除此之外,如急性期的肝炎患者过度劳累、酗酒、纵欲过度应用损害肝脏的药物、营养不良、有其它病原微生物的严重感染或怀孕、滥用药品等均可由急性转为慢性。这也是乙肝为什么会慢性化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