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感统失调是怎么回事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17-05-25
【导 读】感统,即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将人体各器官传入的感觉信息(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前庭觉、本体觉等)进行整合、处理,并作出恰当反应的过程。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舞台剧,各个感觉“演员”需要在大脑“导演”的指挥下协同配合,才能让身体的“表演”流畅自然。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些家长会发现自家孩子存在一些让人费解的表现,比如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对某些声音或触感过度敏感等,这背后可能隐藏着感统失调的问题。

感统,即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将人体各器官传入的感觉信息(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前庭觉、本体觉等)进行整合、处理,并作出恰当反应的过程。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舞台剧,各个感觉“演员”需要在大脑“导演”的指挥下协同配合,才能让身体的“表演”流畅自然。而感统失调,就如同这场演出出现了混乱,各感觉信息传递不畅、整合失误。

从孕期及分娩因素来看,孕期母亲酗酒、抽烟、滥用药物,或者遭遇感染、营养不良等情况,都可能影响胎儿大脑与神经系统发育,为感统失调埋下隐患;分娩时难产、早产、窒息等,使孩子错过正常产道挤压这一天然触觉训练环节,也易引发后续问题。

低龄儿童早期活动受限是常见诱因。如今生活节奏快,很多孩子长时间待在室内,缺乏户外自由奔跑、攀爬玩耍的机会。本该在童年大量积累的蹦跳、翻滚、触摸不同材质物品等体验严重不足,身体协调性、平衡感得不到锻炼,前庭觉与本体觉发展受阻,难以精准掌控身体动作,表现为走路易摔跤、跑步姿势怪异、害怕旋转晃动等。

家庭养育方式不当同样不容忽视。老人或保姆过度包办,孩子穿衣、吃饭、系鞋带全由他人代劳,手指精细动作练习匮乏,影响触觉与手眼协调能力;相反,过度溺爱下孩子一哭就抱,使其前庭觉刺激不足,平衡感差,稍一晃动就哭闹不止。

感统失调对孩子学习、生活影响深远。在学习上,因注意力难以集中,听课效率低下,阅读常跳行漏字;写作业时,手部小肌肉控制不佳,字体歪歪扭扭,速度慢还易疲劳。生活中,社交困难频现,不喜欢被人触碰,不合群;自理能力差,连简单穿衣都困难重重。

不过,家长不必过于焦虑,感统失调可通过专业训练改善。像是利用平衡木、秋千等器材锻炼前庭觉,增强平衡感;通过触摸不同质地布料、抓握粗细不一物品强化触觉;借助穿珠子、拼图提升手部精细动作与手眼协调能力。只要尽早发现、干预,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耐心引导,就能帮孩子突破这道“隐形关卡”,让他们的成长之路更加顺畅。

标签: 感统失调
看了又看
猜你感兴趣

QQ:474560388
邮箱:474560388@qq.com
扫码关注
求医就诊健康网
www.hnsyyy.cn

©2025 求医就诊健康网站版权所有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6018176号
声明:本站(www.hnsyyy.cn)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