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主张自然有其科学道理,但是却不实际。一方面,毕竟有些感冒症状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工作繁重,为了不耽误工作,不仅不能休息,还要吃些药不使感冒影响工作效率。
感冒症状复杂多样,说起来大致有发热、疼痛、鼻塞、流涕、咳嗽以及过敏等。市售的抗感冒药基本是复方的,也就是说,针对上述症状将不同成分联合起来。其中的解热镇痛成分,如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氨基比林,主要用于减轻发热、疼痛。减轻鼻腔充血的成分,如盐酸伪麻黄碱、盐酸麻黄碱,主要用来减轻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镇咳成分则有氢溴酸右美沙芬、盐酸二氧异丙嗪等;咳嗽频繁者可以用复方甘草合剂、咳必清;咳嗽痰多,痰液粘稠,则需加用必嗽平。
尽管不少感冒药属于非处方药,但服用后仍有一些不良反应出现。不少人吃药后会有胃肠道不适,一般停药后即可好转。许多感冒药的不良反应都与解热镇痛成分有关,不少感冒药也含有此类成分,因此如果没有发热、肌肉痛、头疼等症状,原则上不主张使用含解热镇痛成分的感冒药,以尽量减少不良反应。
感冒药是复合制剂,其中某一成分的含量是安全的,但如果多种抗感冒药混用,就可能使之超标,少数患者甚至会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不良反应。因此,治疗感冒要尽量只吃一种药,以免某一成分吃得过多。联合用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感冒药也不能长期服用,症状消失三五天后即应停止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