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是怎么形成的 冬季如何预防宝宝生冻疮_冻疮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17-05-27
【导 读】【导读】冻疮是怎么形成的?到了冬季有些人很容易生冻疮,那你知道冻疮是怎么形成的吗?下面就来讲讲冻疮是怎么形成的?还有冬季如何预防宝宝生冻疮。 冻疮是怎么形成的 一到冬天,有些人就算戴手套、穿棉鞋、戴耳套,手指、脚趾和耳廓仍然会长冻疮。冻疮是

  【导读】冻疮是怎么形成的?到了冬季有些人很容易生冻疮,那你知道冻疮是怎么形成的吗?下面就来讲讲冻疮是怎么形成的?还有冬季如何预防宝宝生冻疮。

  冻疮是怎么形成的

  一到冬天,有些人就算戴手套、穿棉鞋、戴耳套,手指、脚趾和耳廓仍然会长冻疮。冻疮是一种与寒冷相关的末梢部位局限性、淤血性、炎症性皮肤病。多见于儿童、青年女性或末梢血液循环不良者。一般冬天发病,春季气候转暖后自愈,但次年入冬后常常又再发。

  冻疮好发于肢端及暴露部位,如手足指(趾)、足跟部、面颊、耳廓、耳垂、鼻尖部等。

  皮损为局限性淤血性红斑或暗红带紫色的肿块,按之褪色,境界清楚,严重时皮损表面可有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自觉有痒感和肿胀感,瘙痒受热后加剧,有溃疡的还会感到疼痛。由于在寒冷的环境中,皮肤表面血管首先开始收缩起来,这样可以防止身体的热气散失。

  如果几分钟以后恢复温暖,血管又逐渐舒张开来,并回复到原来的状态。如果继续冷下去,不但表面的血管收缩,深层的血管也开始收缩。收缩时间过长,血管处于痉挛状态,血液流动不畅,皮肤发白,手会发麻。

  这时如果马上把手放在火上烤一烤,或热水里烫一烫,皮肤表面血管又舒张开来,而深层血管仍然处在痉挛状态,血液流通仍然不畅,就会有胀痛的感觉。皮肤颜色先由白转红,再由红变紫。因为血流不畅,组织缺氧,引起细胞损伤,久之血管麻痹扩张引起静脉淤血、毛细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血浆渗入组织间隙而引发冻疮。

  此外,潮湿能加速体表散热,所以冬季湿度大的地区冻疮发生率比干燥地区高。周围血液循环不良、缺乏运动、手足多汗、营养不良、贫血、鞋袜过紧等均可加重病情。

  冬季如何预防宝宝生冻疮

  冻疮发生与寒冷的冬季,小孩子如果没有做任何防护经常在外面玩耍,当身体长时间处于一种低温和潮湿的环境中,身体体表的血管就会痉挛,血液流量减少,身体组织缺氧缺血,细胞受到了伤害,被冻伤的部位最初是充血发红,形成暗红色的斑,伴随着发肿、发痒、疼痛等症状。这种症状碰到热气时,冻疮就会又痒又痛。

  如果冻疮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暗红色的斑就会转变成暗紫色,并且更加肿胀,严重的会起水泡,水泡一旦破裂,则会形成溃疡面,这个时候疼痛加剧。冻疮一般只会生在手指、手背、脚趾、脚跟、脚边缘、脚背、耳轮、耳垂、面颊等部位。冻疮也只有随着天气的转暖才会开始好转,但是这个过程中,生冻疮的地方会特别痒。

  在寒冷的冬季,一般都要关闭自己家的门和窗,尽量不要让寒冷空气进来,以达到防寒的空间;当宝宝要去户外时,一定要给宝宝做好防寒保暖的措施,给宝宝手脚、脸部、耳朵等部位涂上护肤油,戴上手套和围巾,衣服要宽松,最好是羽绒服或者棉衣。

  穿好保暖的靴子,靴子最好不要太硬太挤,这样会让脚步的血液不循环,从而导致生冻疮,穿的袜子也要吸汗并及时更换,以免有汗水造成潮湿的环境更易生冻疮,种种保暖措施做好了才能出门玩耍。

  如果天气过于寒冷,爸爸妈妈们不要让宝宝长时间呆在室外,也不要在室外玩久坐不动的游戏,经常按摩手脚耳朵面部,尽量不要在寒冷的风中站立不动,也不要让汗湿的部位受到冷风的吹袭,衣服弄湿时也要及时更换。

  如果天气好的话,爸爸妈妈们就要多带宝宝去户外多做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宝宝的抗寒能力。在饮食上也要给宝宝多吃热量高的食物,这样在冬季才能抗寒。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冻疮是怎么形成的,以及一些相关的知识呦。

标签:
看了又看
猜你感兴趣

QQ:474560388
邮箱:474560388@qq.com
扫码关注
求医就诊健康网
www.hnsyyy.cn

©2025 求医就诊健康网站版权所有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6018176号
声明:本站(www.hnsyyy.cn)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