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症的发病机制是什么_干眼症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17-06-05
【导 读】干眼症是一种由于很多疾病综合引起的一种疾病,而且它的发病机理是比较的复杂的。因为泪膜的脂质异常、水层异常和黏液层异常及眼表面异常都可造成干眼症。自身免疫性疾患也可能引起干眼症,其中泪液水层分泌减少较常见。 那么干眼症的发病机制是什么呢,下面

  干眼症是一种由于很多疾病综合引起的一种疾病,而且它的发病机理是比较的复杂的。因为泪膜的脂质异常、水层异常和黏液层异常及眼表面异常都可造成干眼症。自身免疫性疾患也可能引起干眼症,其中泪液水层分泌减少较常见。 那么干眼症的发病机制是什么呢,下面我就给大家来介绍一下:

  (一)脂质层异常:脂质缺乏较少见。多数脂质分泌正常而成分发生变化。当睑板腺慢性炎症时,分泌物中的极性成分增加,主要是游离脂肪酸。极性的游离脂肪酸具有高度的表面活性,可快速扩散,形成持续的干燥点,造成脂质层和黏液层的相互亲和,使得泪膜破裂时间增快。 脂质层异常可造成泪液蒸发加强。正常情况下,泪液的产生量为1.2ul/min。泪液的蒸发量为0.094ul/min,所以泪液的蒸发率为7.8%。而由于脂质层异常而造成的干眼症, 47—78% 的泪液可通过蒸发失去。

  (二)水液层异常:泪液的水液层部分又叫浆液性泪液。 浆液性泪液的产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大多数的浆液性泪液缺乏发生于50—60岁,而且男女比例为1:9。另外, 干燥综合征 时浆液性泪液减少。激素可对泪液的分泌进行调控。雄性激素和催乳激素可维持泪腺的正常功能,这两种激素减少会使泪腺的分泌减少。泪液减少造成泪液离子性的变化。干眼症患者的泪液渗透压和钾、碳酸氢根、钙和镁离子浓度都比正常人增加了35%,钠离子浓度增加了6.8%。 由于泪液分泌减少,溶菌酶等抗菌物质减少,干眼症患者的眼部容易感染各种细菌。

  (三)黏液层异常:黏液主要产生于结膜的杯状细胞。杯状细胞的减少可造成黏液分泌减少。结膜机械性破坏,眼瘢痕性大疱疮及毒性物质、化学 烧伤 、射线和药物可引起结膜损伤,结缔组织代替正常的结膜组织。VitA缺乏可造成支持杯状细胞的微循环的破坏,使结膜角化,杯状细胞减少。泪液的渗透压增加,特别是钠离子浓度的增加,可使结膜上的杯状细胞丧失。 正常时黏液的产生量为2—3ul/日,而干眼症时结膜的杯状细胞数量减少,结膜细胞的胞浆与核之比增加,产生的黏液量少,不能在角膜上皮层形成完整的薄膜,浆液性泪液不能很好地附着。

  (四)角膜上皮异常:泪腺泪液分泌减少可造成角膜上皮细胞的损伤。由于眼睑异常或眼球突出而造成的角膜暴露也可引起角膜上皮损伤。 上皮细胞损伤后形态的变化可影响泪膜的稳定。角膜上的干燥区多见于角膜的陈旧或活动 性病 变。干眼症可由不规则的角膜上皮造成。神经在维持角膜上皮完整方面起关键作用,乙酰胆碱酯酶存在于角膜上皮中,某些神经性激素可调节上皮细胞的物质转运,因此影响这些激素的药物可造成干眼症。

  以上内容是我给大家介绍的关于干眼症的发病机制的介绍,希望通过上述的内容大家对于干眼症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祝患者早日康复。

标签:
看了又看
猜你感兴趣

QQ:474560388
邮箱:474560388@qq.com
扫码关注
求医就诊健康网
www.hnsyyy.cn

©2025 求医就诊健康网站版权所有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6018176号
声明:本站(www.hnsyyy.cn)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