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疗儿童近视 盘点治疗儿童近视方法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作者:admin 时间:2017-05-23
【导 读】近视眼是现在非常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其中儿童也会患上近视疾病.引起儿童近视的原因多与遗传有关,这一点要引起家长的重视,通过中医的方法能够很好的治疗儿童近视.

近视眼是现在非常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其中儿童也会患上近视疾病.引起儿童近视的原因多与遗传有关,这一点要引起家长的重视,通过中医的方法能够很好的治疗儿童近视.


中医如何治疗儿童近视


(1)肝肾不足型.应当补益肝肾.苭用枸杞子、女贞子、肉苁蓉、锁阳、桑椹子、红参、菊花、菟丝子、熟地黄、茯神等苭.


(2)心气虚弱型.应当补心安神,使用党参、酸枣仁、柏子仁、桔梗、生地黄、丹参、白术、茯神等苭.


(3)肝气郁结型.应当疏肝解郁,苭用牡丹皮、山栀子、当归、白术、柴胡、香附、茯神、白芍、女贞子、桑椹子、青皮、甘草等苭.


(4)脾肾二虚型.应当健脾补肾,苭用党参、茯神、白术、怀山苭、远志、五味子、车前子、泽泻、杞子、萸肉等.


儿童近视眼的常见治疗方法


(1)镜片矫正


儿童进行医学验光配镜一定要把握好散瞳关、验光检影关、试镜关、选镜架关、矫正视力关,同时积极复查,观察孩子的视力变化情况,如有弱视的苗头应尽快治疗.


戴镜是矫正儿童近视眼治疗方法之一,也是最基础措施.对于轻度的近视,并不影响生活、学习的,并不强调立即配戴眼镜.对于中、重度近视由于看远的视力下降明显,不矫正必然会影响生活、学习,必须配戴眼镜.在配镜之前,首先要通过检影难光弄清近视的真实度数.对于青少年配镜验光要在睫状肌麻痹下进行,以控制调节作用,排除假性近视.配镜的原则应采取同样可使近视眼的视力矫正到最佳视力的最低度镜片.


(2)角膜塑形(ok镜)


夜间配带,白天摘镜,运动不受影响;美观,可矫正小于300度的近视,散光小于150度;可为7岁以上的人配戴,年龄限制少.


(3)各种治疗仪器


近年市场出现很多类型治疗近视仪器,设计原理是应用某种方式刺激眼部以求改善睫状肌功能.


预防儿童近视的方法


首先应注意用眼的姿势.


简单地说,就是要做到三个"一",既一拳、一寸、一尺.一拳,就是指孩子坐在座位上看书写字时,自己的前胸和书桌要保持一拳的距离;一寸,是要求孩子写字时,握笔的手与笔尖的距离要保持一寸;一尺,就是孩子看书时眼与书本的距离要保持一尺.这三个"一",是使眼睛视轴保持正常距离的有效措施,是保护孩子视力的一种科学手段.


其次注意用眼的时间.


幼儿的眼球发育还不完善,工作能力较低,每次看书或写字0.5~1小时,就要让孩子到户外活动活动,做做游戏,望望远方,或观察一下花草绿树,使紧张的眼部肌肉放松,消除疲劳.另外,还要使孩子生活有规律,有充足的睡眠,使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


注意用眼的光线.


不要让孩子在暗光或太阳光下读书写字.晚上室内若用25瓦的电灯泡,书本与灯泡的距离应当在1米以内.若用60瓦的灯泡,书本与灯泡的距离应在1~2米之间.阴天、黄昏、月光下光线微弱,阳光下光线强烈,都不适宜读书写字.看电视时,要保持适合的距离,一般应是荧光屏对角线长度的5~7倍.每次看电视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

看了又看
  • 清明应该吃什么?养生美食清单送给你

    清明应该吃什么?养生美食清单送给你

    立春,标志着一年春季的开始。此时气温逐渐升高,冰雪消融,经过3个月的蛰藏之后,阳气开始上升,万物开始萌发。春天是万物复苏,推陈出新的季节,天地自然富于生机,万物欣欣向荣,适宜的调养对一年中精气神是否充...

    近视眼
    2017年04月13日
  • 做好约会前的准备工作会让你无往不胜

    做好约会前的准备工作会让你无往不胜

    为保证你能和你的女神有个长久的关系,那就请在跟女生约会之前,做好准备工作,女人最看重的是细节,你知道吗?我有一个女朋友她就是因为一个男人的白色袜子很干净,就奋不顾身的爱上了这个男人。你也许会觉得有点匪...

    近视眼
    2017年04月13日
  • 国外父母和孩子轻轻谈“死亡”

    国外父母和孩子轻轻谈“死亡”

    前不久,79岁的琼瑶发表了给儿子和媳妇的一封公开信,在信中,她叮嘱儿子,无论自己生什么大病,都不要动大手术,送加护病房,决不能插鼻胃管,只要让她没有痛苦地死去就好。“生命是偶然的,死亡却是必然的,为何我...

    近视眼
    2017年04月13日
猜你感兴趣

QQ:474560388
邮箱:474560388@qq.com
扫码关注
求医就诊健康网
www.hnsyyy.cn

©2025 求医就诊健康网站版权所有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6018176号
声明:本站(www.hnsyyy.cn)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