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以中、老年人为多见,其产生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未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
2、体力活动太少,常年坐着工作,肠蠕动减缓.
3、牙齿缺损,不能咀嚼粗纤维蔬菜,而以精细食物为主的.
4、年老体弱,腹部、肠壁以及提肛肌肉的收缩无力,以致排便不畅或缺乏便意的.
5、某些药物的长期服用,如镇静剂、钙片、氢氧化铝,或中药温热辛燥剂等均可引起
6、因情绪紧张引起胃肠功能失调.
7、因外出旅行或开会等客观因素的不允许,主观抑制便意,导致暂时性便秘.
8、疾病影响,如肛裂、痔疮出血怕疼而不敢排便者.
9、老年人常年服用泻药或外用肛门栓剂,使肠粘膜反应性降低等.
中医认为,经常便秘或解而不畅的人,可因内热浊气上扰而产生头昏耳鸣、目胀鼻赤的病症.倘若胃火上炎,还会伴随咽痛口臭、牙龈肿痛.血热偏重的,还会引起皮肤疮疖,甚至发展成痈疽疮疡.长期便秘又能导致痔疮、肛裂、肛瘘等病,更有诱发肛门直肠癌的可能.总之,因便秘引起的疾病以实证、热证为多见,它对于人体健康、防老延年均有一定的影响.
据临床观察,部分高血压、动脉硬化的病人,就诊时均有头晕目眩、面红耳赤、声高气粗、性情急躁的症状,其病史皆有喜吃肥腻厚味、嗜烟好酒、大便燥结、数日一解的习惯.若经治疗,便秘得到改善,症状则自行减轻.中医将这种"通大便,去腑热"的方法,称之为"釜底抽薪"法,临床治疗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常见有不少脑血管意外(中医称中风),或心肌梗死的患者,其发病原因常因便秘需要过度用力努胀排便,而发生在厕所或马桶上的.中医认为这两种病的病因转化,除情志内伤,气血瘀阻外,也有因平日饮食不当,胃肠不净,聚湿生痰,痰郁化热,热极生风,风蒙脑窍所致,而这样的病人,大多有习惯性便秘史,可见通大便对老年病的预防有着密切关系.
治疗便秘,虽无统一程式,但依据不同病症,辨其虚实,分其寒热,采用不同的中成药来对症治疗还是可行的,一般来说,属热证、实证的便秘,可服用黄连上清丸、牛黄上清丸、清胃黄连丸或三黄丸等;属虚证的便秘,可服用五仁润肠丸、麻仁滋脾丸以润下通便.当然,属于什么证候的便秘,用什么药合适,还得要听从医生嘱咐,这里仅供参考.
总之,若要预防便秘,保持大便通畅,首先要调整饮食习惯,平时多吃含纤维素多的绿叶蔬菜和水果,牙齿不好的老人,可将蔬菜、水果切碎后再慢慢咀嚼,少吃辛辣刺激性之物.其次要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即便当时并无便意,亦不妨去一趟厕所,久而久之就自然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