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年病人中,便秘是经常发生的问题之一.它可给人带来很多烦恼,而且能引起一定的危险,如肠梗阻和毒血症.
在正常的情况下,食物通过胃肠消化吸收,所剩余残滓的排泄通常需要24-48小时,如果排便间隔超过48小时,其粪便过于坚硬而难以排出即为便秘.
便秘的原因很多,但最常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排便动力,如膈肌和腹肌肌力丧失可使腹腔压力减弱,导致排便困难,造成便秘.
2、肠道缺乏刺激,主要由于偏食和不良饮食习惯所导致.如不吃蔬菜,水果.
3、肠肌张力缺乏,可使肠蠕动减弱,而造成便秘.
4、神经精神因素,脑与脊髓的病变可抑制副交感神经系统,使交感神经对肠壁的作用过强而产生便秘.有意识障碍的老年人对便意容易忽略,昏迷病人可丧失排便反射,这些情况均可引起便秘.
5、直肠及肛门疾患,如直肠炎,肛门裂以及肿瘤,瘢痕性狭窄性均可便秘.
此外,还有些老年病人自幼即有习惯性便秘,长期卧床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于便秘的临床表现,如果无器质性病变,所谓单纯性便秘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和体征,由于粪块在乙状结肠或直肠内过度滞留,产生欲便而不畅的症状.那些习惯用泻药或灌肠的病人由于肠蠕动紊乱,可能有上腹饱胀感,不适,暖气,反胃,呕吐及恶心等.有的可因便秘出现肠梗阻.严重的慢性便秘,还可发生所谓的毒血症症状,如低烧,食欲差,恶心,口苦,精神萎靡,头晕,乏力,甚至有贫血和营养不良等表现.
关于便秘的诊断,根据病史诊断并不困难,但欲查明原因则应详细分析病史和作出必要的检查.如果患者一向排便规律,逐渐发生顽固性便秘,则应考虑到结肠癌的可能性,并应予以及时,详细的检查.这一点对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真正的便秘,一般在左腹部可摸到粪便的结肠.直肠诊断时,可接触到坚硬的粪块.这些检查足以确定诊断,无需作出特殊的检查.
关于便秘的处理,应注意到三个原则:1、追寻便秘的原因,针对原因处理;2、向患者解释排便生理,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3、纠正或防止经常服泻药及灌肠习惯.
由于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应详细询问病史,才能找到引起便秘的真正的原因,从而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如便秘是由于患者的不良饮食习惯导致,增加含纤维素多的蔬菜与水果,有时则可纠正.如病人经常忽视便意造成的便秘应向患者解释排便生理,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可获得一定效果.有些患者因便秘而服用泻药,但原因未解除,导致应激性进一步减弱,所以更加重了便秘.
在便秘初期给予轻泻药,强泻药和灌肠应尽量少用或不用.如一般方法对老年人不宜使用大量的肥皂水灌肠,因为结肠突然扩张可产生轻度休克,其次,由于老年人结肠憩室发病率高,大量液体造成肠穿孔的危险.有少数患者粪便硬结并停止于直肠,一般泻药无效.有时需要用手指将大便挖出,方能解除病人痛苦.这种方法给病人和操作者增加了许多麻烦.此种情况可使用松软粪块的药物然后再用泻药或肛门栓剂促使粪便排出.倘若因便秘引起肠梗阻,则必须迅速地进行外科手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