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们对结肠、直肠、盆底解剖、生理及便秘的诊治的研究从实验室应用到临床,如结肠传输功能试验、排粪造影、肛肠压力测定、盆底肌电图、水囊逼出试验等,在明确导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病因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为直肠排空障碍(功能性出口处梗阻)导致的慢性便秘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目前认为,对经过严格的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疗效不佳的患者,有明确的导致慢性便秘症状的疾病证据者,可以采用外科治疗.
结肠、直肠、盆底功能性检查是外科治疗的重要依据
结肠、直肠、盆底功能性检查可为外科治疗提供依据,是采用手术治疗前的必要的检查.
【结肠传输功能试验】 该项检查简单易行,其原理是:口服一定数量的不透x线的标志物,通过对不同时间内标志物在结肠内的分布、排出数量进行量化分析,评价结肠有无传输功能障碍及其发生传输功能障碍的部位.常用的方法有:⑴一次口服标志物多次摄片法;⑵多次定时口服不同形状的不透x线标志物一次摄片法.正常值为:72小时排出标志物总数>80%.
该项检查常受环境、生活习惯改变、精神及内分泌等因素影响,可以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的结果.所以患者在接受检查前3天禁用影响胃肠功能的药物,包括促胃肠动力药、泻剂和止泻剂.在检查期间务必使患者保持平时的生活、工作及饮食习惯.拟进行外科治疗的患者,必须进行2次,甚至3次的检查,以明确结肠传输功能障碍的有无或传输功能障碍的部位,有传输功能障碍者2次检查的结果是否相同,是全结肠传输功能障碍还是部分结肠传输功能障碍,为外科治疗术式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
【排粪造影】 排粪造影亦称动态性或排空性直肠造影,是一种模拟排粪过程研究直肠、盆底有关排粪动静态变化影像学的造影方法,对诊断直肠排空障碍型慢性便秘有重要的价值,如直肠前膨出、直肠内套叠、直肠黏膜内脱垂、盆底疝、盆底痉挛、耻骨直肠肌肥厚等均可做出诊断.该项检查与肛肠压力测定、盆底肌电图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有助于正确评价导致直肠排空障碍型慢性便秘的病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