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长怀疑孩子可能患有自闭症,前往儿童医院时,往往会困惑该挂哪个科室的号。其实,不同阶段、不同需求下,挂号科室各有侧重,选对科室才能为孩子争取到最专业、精准的诊断与干预。
一、初诊筛查:儿科与儿童保健科先行
初次发现孩子有社交障碍、语言发育迟缓、重复刻板行为等疑似自闭症表现时,儿科是首选科室。儿科医生具备全面的医学知识,能对孩子身体整体状况进行初步评估,排查听力障碍、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脑损伤)等可能引发类似症状的生理问题。他们会详细询问孩子的出生史、生长发育历程、家族病史等,结合体格检查,判断孩子是否存在自闭症风险,或是其他疾病伪装成自闭症表象。
儿童保健科在孩子定期体检时优势凸显。这里的医生熟悉各年龄段儿童发育标准,擅长运用专业量表,如孤独症行为量表(ABC)、改良婴幼儿孤独症量表(M-CHAT)等,对孩子社交、沟通、行为表现进行量化评估,早期筛选出自闭症倾向,还能给予家长科学育儿指导,助力早期家庭干预。
二、确诊评估:精神心理科专业把关
若儿科或儿童保健科初筛提示自闭症可能,接下来需前往精神心理科确诊。这里汇聚了精通各类自闭症诊断工具的专业人才。例如,自闭症诊断观察量表(ADOS)是重要手段,医生会营造特定社交场景,观察孩子与他人互动细节,从眼神交流、情感回应、游戏参与等多方面打分;儿童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则依据孩子日常行为综合评判,精准锁定自闭症核心症状,确定病情严重程度,为后续个性化治疗方案奠定坚实基础。
三、康复治疗:多科室协同发力
- 康复医学科:确诊后,康复训练成为关键,康复医学科担起重任。其下细分多个专项,运动疗法室针对自闭症患儿常伴随的运动协调障碍,设计感统训练、粗大运动练习,像走平衡木、跳蹦床,增强孩子身体平衡与肌肉力量;作业疗法聚焦精细动作与生活自理能力,借助穿珠子、拼图等任务,提升手眼协调,让孩子学会穿衣、系扣等日常技能。
- 心理科:心理治疗师为孩子及家庭提供心理支持。对患儿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他们理解情绪、纠正不良行为;为家长开展心理疏导,缓解养育压力,传授家庭干预技巧,毕竟家庭是孩子康复的主战场,家长心态与方法直接影响效果。
- 中医科:部分家长寻求中医辅助治疗,中医科通过针灸、推拿按摩穴位调节孩子气血经络,改善体质;中药调理从整体出发,缓解自闭症伴随的睡眠障碍、焦虑烦躁等症状,配合现代康复手段,助力孩子全面成长。
四、复诊随访:定期回“老科室”
治疗期间,定期复诊不可少。遵循初诊科室建议,按时返回儿科、儿童保健科或精神心理科复查。医生通过对比前后症状、评估康复进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干预方向正确。例如,每半年带孩子回精神心理科重新测评,依据分数变化优化康复计划强度与内容。
自闭症就医之路涉及多科室联动,家长掌握挂号技巧,按部就班带孩子检查、治疗,就能为孩子铺就通往希望的康复大道,让他们逐步融入社会,拥抱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