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世界里,自闭症如同一片神秘又令人揪心的阴影,但有些行为表象相似却并非真正的自闭症,儿科医生兰墨赭来为我们拨开迷雾,细说真假之别。
真性自闭症,医学上称孤独症谱系障碍,核心症状一目了然。社交沟通障碍首当其冲,患儿对他人呼唤、眼神交流常视若无睹,鲜少主动与他人对视,仿佛置身自己的“平行宇宙”。比如在幼儿园集体活动时,别的孩子互动游戏、分享玩具,自闭症孩子可能独自角落玩耍,不参与也不回应同伴邀请,缺乏基本社交往来意愿与技巧,不懂如何解读他人表情、意图,也难以表达自身情感需求。
语言发育迟缓或异常是另一显著标志。部分患儿可能迟迟不语,有的即便开口,语言也如“外星语”,重复刻板,常重复他人话语片段或自己嘀咕固定短语,却难用语言交流互动、回答问题,词汇匮乏,语句无逻辑,无法正常叙事、交流想法感受。
刻板行为与兴趣狭窄更是典型特征。他们执着于特定物品摆放方式、行走路线,稍有变动便焦虑不安;兴趣局限在少数事物,如旋转物体、排列数字字母,对普通儿童热衷的玩具、游戏兴味索然,日复一日沉浸在自己独特世界,抗拒改变。
而假性自闭症,多因外界因素致孩子行为出现类似自闭症表象。孩子成长环境很关键,若长期处于语言贫乏、交流甚少家庭,家人忙忙碌碌,鲜少与娃互动聊天,孩子语言实践机会缺失,可能说话晚、交流差,看似自闭,实为环境压抑所致,改善交流氛围、增加陪伴互动,语言与社交能力有望逐步提升。
心理创伤也会引发“假自闭”。孩子经历重大挫折,如亲人离世、父母激烈争吵离异、校园霸凌等,心理防线崩塌,可能自我封闭,回避社交,行为孤僻,但这多是暂时应激反应,待心理创伤修复,配合专业心理疏导,孩子能慢慢走出阴霾,恢复往昔活泼开朗。
发育迟缓有时也易被误认作自闭症。部分孩子身体、认知发育慢几步,语言、运动落后同龄人,像两岁还走不稳、说话少,可能只是整体发育节奏缓,并非自闭症,随着时间推移、针对性训练,各项能力会循序渐进追赶上来。
兰墨赭医生强调,辨别真假自闭症至关重要。家长发现孩子行为异常,莫慌乱下结论,及时寻求专业儿科医生、儿童心理专家帮助,全面评估诊断,若不幸确诊真性自闭症,早期干预能改善病情;若是假性,找准根源对症下药,还孩子健康快乐童年,不让误解耽误孩子成长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