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旅程中,自闭症犹如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让无数家庭陷入迷茫与痛苦。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孩子自闭症能好吗”?儿科医生兰墨赭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我们带来专业解读。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核心特征为社交沟通障碍、兴趣狭窄及重复刻板行为。目前尚无特效药能彻底治愈,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希望。早期干预是关键,研究表明,3岁前开始规范干预的孩子,预后显著优于晚介入者。在这个阶段,大脑可塑性极强,如同柔软的橡皮泥,外界的塑造力量能有效引导神经通路重新搭建。比如,通过简单的眼神接触训练,让孩子逐渐学会用眼神交流,每一次对视都是微小却珍贵的进步;还有模仿游戏,模仿家长简单动作,锻炼孩子观察与模仿能力,为后续复杂社交技能打基础。
行为疗法是自闭症康复的基石。应用行为分析(ABA)最为常用,它将复杂行为拆解成小步骤,正向强化孩子每一个正确行为。例如,当孩子主动与他人分享玩具时,立即给予表扬、拥抱或小贴纸奖励,让孩子明白这种行为是被认可、鼓励的,逐渐增加良好行为频次。同时,纠正不良行为,不是简单粗暴制止,而是用温和方式引导替代行为。如孩子频繁玩手、摇晃身体,轻轻握住他的手,引导参与互动游戏,转移注意力,久而久之,刻板行为减少。
语言训练贯穿自闭症康复全程。从最简单的发音模仿开始,利用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激发发声欲望,如孩子喜欢汽车,就拿着玩具车说“车”,引导孩子跟读。随着能力提升,进行词汇拓展、短语组合,构建语言体系。图片交换沟通系统(PECS)也为无语言或语言薄弱孩子提供交流途径,孩子用图片表达需求,逐步过渡到简单言语沟通,增强自信与交流意愿。
社交技能训练助力孩子融入社会。组织小组活动,创设购物、生日派对等情境,教导孩子打招呼、询问、分享等社交礼仪。在与同伴互动中,学习理解他人情感、观点,提升换位思考能力。定期举办亲子户外活动,让孩子在自然场景中接触不同人群,适应环境变化,克服社交恐惧。
家庭支持与关爱是孩子康复的温暖港湾。家长要给予无条件接纳,无论孩子表现如何,都让其感受到爱与安全感。营造稳定家庭氛围,规律作息、和谐关系,为孩子提供舒适成长空间。积极参与康复训练,与医生、老师密切配合,在家持续巩固练习,将训练融入日常生活点滴。
兰墨赭医生强调,自闭症康复是漫长征程,每个孩子进度不同,但只要坚持科学干预、满怀爱与耐心,就能让孩子不断进步,逐步提升生活自理、社交沟通能力,在未来拥有独立、有质量的生活,拥抱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